Web 2.0 再思考(五)挖掘「人」的价值
你是不是在某个讨论区发过言?你是不是曾经出现在大学录取的网络榜单?你是不是还在拍卖网站上留下过手机号和银行用户名?尽管你都是匿名,但是Ucloo.com 就是有办法知道,这些资料通通都是你。 copyright dedecms
你待过哪间公司,念过哪些学校,你的同学和同事还有谁,你喜欢什么明星,有没有小孩和房产,通通被蒐罗到名字下。运用你曾经遗留在网上的公开资料,Ucloo.com 已经在你的头上贴满了标签。
织梦好,好织梦
Ucloo.com 并不贩卖资料,而是将资料做为广告投放依据。例如某个广告主希望投放广告给大学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Ucloo.com 能精确找出这群人,代为投放。经过实证,广告回应率远超过传统网络广告。 织梦好,好织梦
◎隐私顾虑VS偷窥欲望
搜人引擎在美国已经出现多年,起码有十家,除了去年才刚拿到创投资金的Spock.com 以外,每家都已经营利。Spock.com 与Ucloo.com 的差别,除了中文与英文之外,最大的差别对资料来源的看法。
Spock.com 要求注册,而注册的时候要求你填入你在MSN ,Yahoo!, MySpace,Facebook ,Friendster等一堆社交网络服务的用户名和密码,因为他们想将这些用户名关连起来,以便知道这些资料通通属于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笔者在注册的时候,心中充满犹豫和挣扎:「我为什么要让你知道这么多呀?」他几乎问了我在Hotmail 以及Gmail 以及Yahoo!的邮件帐号,我还是一直问:「做得也太过头了吧!」
dedecms.com
而Ucloo.com 采用的完全是搜索引擎技术,包含有你的照片,有你讲话的影片,完全从网上搜来。这两种资料取得方法很难说谁好谁坏,但很显然,用户对于「吐出自己的资料」都是很挣扎的。
dedecms.com
用户心理很奇妙,每个人其实都不想被搜人引擎搜到,但是每个人来到搜人引擎,第一个动作都是搜索自己的名字看看。(别骗我,在还没看完本文的时候,你已经偷偷去Ucloo.com 搜了你自己的名字)。
内容来自dedecms
这样的技术Google或微软难道不能做?其实他们有钱有人,都能做的。然而,这显然跟PageRank那套算法有关键差异,而且任何一个搜人引擎其实都已累积每个人的资料好多年了,从现在开始追,总是慢了。
dedecms.com
◎本系列小结语
这个被吾友工头坚形容为石破天惊的「Web 2.0 再思考」系列,于本篇画下句点。距离笔者之前发布,正式承认自己错过Web 2.0 的那篇文章,刚巧一年。

文章评论
共有位Admini5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