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动力刘天文:外包领域的后来居上者
软件外包企业的最大财富是人,最高成本也是人,然而人头的增长和公司的营业额是对应的,软通动力每年超过100%的增长速度也是靠这样的人才策略获得的,因此真正决定胜负还是这些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
dedecms.com
一直以来,刘天文面对着每个月200个新员工进入软通动力的现实。在国内外的软件外包市场,员工的数字决定这个公司的规模,在印度,拥有5000人的软件出口企业比比皆是,有的公司多达几万人。按照刘天文的计划:今年年终公司员工数达到5000人,明年超过8000人,将来超越万人,这样在国际上才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这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人员从何而来?如何提供有竞争力的环境?如何留住人才?刘天文将人才储备提上最高日程,从而建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公司采取的措施有很多,比如软通动力全国有超过80人的队伍在做招聘,北京办公室一层的会议室每天都有人在面试,并且每年都从各大院校不断招人。然而,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还是不能顺利衔接,鉴于这样的现实,软通动力还一直保持做内训的传统。
内容来自dedecms
尽管如此,也满足不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为此,刘天文创建了软通动力自己的培训公司。这家公司有超过100人在做培训,每年为自己、为社会培养5000人以上技术人才。即便如此,刘天文还在考虑创办一所培训学校,为软通动力的海内外业务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 本文来自织梦
“人才需求很大,但是供应不上。”说到这里,为产业前途兴奋的刘天文难免有些抱怨,“通过这些链条才能有效解决人才的问题。怎么做一个好的、平衡的系统平衡?即使人才源源不断,成本也能降低下来。这是个很大的挑战。”
并购特色 本文来自织梦
“通过储备人才去构建什么样的竞争力?”这对于软通动力,有着不同的答案,那就是在行业中积累专业性。 内容来自dedecms
魔鬼就在细节之中,将人才邀约进来仅是软通动力成功的第一步,最终决定软通动力市场地位的,反而是公司在行业上深入挖掘后形成的专业能力。刘天文就计划将第二轮融资用于进一步增强软通动力的全球实施能力,深化和拓宽公司的行业技能。 copyright dedecms
“你在软通动力的网站上看到他们最近又并购了一家做金融行业外包的公司吗?”同行们这样问。众所周知,软通动力在金融外包上实力不容小觑,这个行业为软通动力带来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投资方富达基金就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他们有些项目可能交给我们。很多华尔街公司、国外银行、保险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刘天文如是说道,“最终讲到自己的竞争力,其实是靠我们的行业背景,而不是横向的技术。外包企业一定要对行业很熟,这样才有高附加值。我们现在强调金融行业,另外在高技术行业、石油电力、交通能源上我们也有很强的专业背景。”
文章评论
共有位Admini5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