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让互联网的归于互联网
开宗明义,这篇博客可用一句话概况:存在“网络效应”的商业模式,才是互联网经济;不存在网络效应的商业模式,即使以互联网作为业务平台,也不是互联网经济。“网络效应”是座金山,发现并懂得挖掘的人太少。
想写这篇文章缘于keso的《流量,流量》,以及Davidwung的《也谈流量并且说开去》,尤其是后者一句朴素的话:“想想“能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这才是根本啊”。真理总是朴素的,并且真理也确实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opyright dedecms
我非常同意keso的“流量观”。垃圾流量不光没用,反而有害。Keso的文章立意即在于此。至于有些反对意见,比如说什么“没有流量绝对不行”等等,那是看错了keso的立意。这就好比医生说“大家不要吃脏东西”,然后你反驳“不让我们吃东西那不就饿死了”。这样的逻辑显然不对。
无论keso还是davidwung,都把对于“流量”的讨论引入其本质问题——“商业模式”。David说“现在但凡有些“思想”的人和我聊起团子网就是一句:你怎么赚钱啊?是啊,赢利模式,99年之后一直高挂在网络开拓者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是仔细想来,如果一个小孩子,刚出生就要判断他将来的人生轨迹,他的职业和收入,是不是有些太过功利了呢?”——我特有同感。因为我自己也曾用过类似的比喻谈论蚂蚁网(www.mayi.com),我自己也天天面对“有思想”的朋友问我:“你怎么赚钱啊?” copyright dedecms
有时问烦了,我真想回一句“我怎么赚钱凭什么告诉你?”,呵呵。中国互联网真的浮躁得要命,如果说我从传统行业转入互联网有什么不习惯,最不习惯即在于此种“浮躁”,好像大家都只争朝夕。急什么啊?反而,我认为与其关心赢利模式,不如关心网站的业务模式,也就是网站到底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只要把这个问题梳理清楚了,你怎么可能没有赢利模式,怎么可能不赚钱。但业界普遍的浮躁,缺往往跳过这一步,直接到第二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今天借用这个博客,把“蚂蚁网怎么赚钱”的提问,统一做个回答:“蚂蚁网靠“网络效应”为用户提供某种服务来赚钱”。以后就请大家不要问我们怎么赚钱了——除了VC。呵呵。
文章评论
共有位Admini5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