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看重中国互联网市场
Google:用道德妥协换中国互联网市场 dedecms.com
据台湾媒体报道分析称,Google在中国的起步显得步履蹒跚,成绩不尽理想,不过,从今年三月开始,Google中国开始有了转变的契机,这段时间里,Google究竟做了什么? dedecms.com
二〇〇五年七月十九日是李开复从微软跳槽,出任Google中国区总裁的第一天,但一开始就诸事不顺。二〇〇六年二月,Google.cn就爆发违法使用ICP(网络内容提供商)牌照的法律危机,被政府调查,弄得焦头烂额;十二月底,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与中国区联合总裁周韶宁两员大将离职;今年四月,又发生了新推出的谷歌拼音输入法被质疑抄袭竞争对手搜狗拼音的词库。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挟著全球第一搜索引擎的名号,Google在中国的开始却显得步履蹒跚。不过,经过一年半来的整军,从二〇〇七年三月开始,Google中国开始有了转变的契机。
从Alexa世界网络流量资料的统计来看,Google.cn的流量明显提高。六月十日在全球排名是三十六名,相较于三个月前,平均提升了三十三个名次。这个成绩单的意义是,Google已经取得了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的地位,并且逐步缩小与第一名百度的距离。而去年此时,Google.cn的流量还远远落后于雅虎中国,在中国位居第三名。 织梦好,好织梦
策略:做能改变的事情 推出本地化查找产品 copyright dedecms
“我们现在的方向更明确,赶上对手,只是时间问题。”Google中国研究院技术总监张智威说。相较于去年摇摆在究竟要专注于搜索本业?还是要向中国对手学习,提供更多元的产品选择?今年Google中国下定决心,就是做好他们最擅长的搜索产品,以及解决在中国的本地化问题。“我们做能改变的事情。”
织梦好,好织梦
过去Google被对手百度嘲笑“不懂中文”的窘境,被中国网民批评一点也不在地化的现象,如今有了大幅改善。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一,本地化查找产品的推出。由于第一批人去年七月才到位,今年三、四月推出头期产品,包括Google网站导航、Google热榜、Google suggest(编按:使用者输入时,会自动建议相近或相关的关键字)、相关查找、输入法等,虽然没有太大的创新,但每一项都关系著本地化的改善。如Suggest改善了中文输入的速度,不需要键入很多关键字,目标是“用点击来查找”。另外也和Google台湾工程研究所所长简立峰合作,持续做好中文词性的分析、建构字典。
为了彻底解决中文化的问题,Google投入的人力也有大跃进。原先中文在地化的工作是由一个不到三十人的中、日、韩小组,连同日文与韩文一起进行,其中负责中文搜索的只有区区五、六个人。然而,这个小组去年开始各自独立,现在Google中国有八十几个人在做中文化,年底会增加到两百人。未来,李开复的目标是——没有人数上限。
文章评论
共有位Admini5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