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来送钱的我们都欢迎
因家中有事,缺席了半个多月的5G评论,本周终于再次参与并主持了久违的5G白话。
本周嘉宾是一家成立刚刚半年,产品刚刚上线就已经拿下千万美金风投的新公司--唯一传媒。 本文来自织梦
唯一传媒从事的业务既传统也时髦,看上去唯一传媒就是一个网站广告联盟,但是,他们的核心方向又聚焦于效果营销。 本文来自织梦
目前为止,无论是Web1.0还是Web2.0,已经被实践充分检验的商业模式依然是广告。但互联网的广告种类,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各方面的需求,也出现了各种细分类型。 copyright dedecms
最常见的模式是按展示收费,术语称CPM(Cost Per Mille),说白了就是按照有多人看见多少次广告来收费。当然,为了方便计算,也有时会简化为按照某个展示位置展示某一段时间开一个固定价格,无论如何,这是和流量密切相关的一种广告计算方法。目前,典型的门户广告主要都是这种模式。 本文来自织梦
Google Adsense的普及,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CPC(Cost Per Click)模式,按点击收费。尽管Google Adsense同时支持CPM和CPC模式,但根据我了解的情况还是CPC为主。CPC要求浏览的用户必须对广告链接进行一次有效点击,根据点击次数计算应收广告主的费用。普遍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广告主投放广告的效果,降低成本。
尽管理论上,尤其是Google关键字相关技术强调通过尽可能匹配网页正文提高广告的投放效率,但实际上,CPM和CPC都和流量正相关。流量越大,广告主需要支付的广告费越高,面临的无效投放也越高。
dedecms.com
中国互联网上目前主流的广告形式主要就是CPC和CPM,从门户、Google的Adsense、百度的竞价排名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网站联盟,无一例外。
dedecms.com
在CPM和CPC之后,又进化出各种新的广告方式,由此带来的术语也满天飞舞。例如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动成本、CPR(Cost Per Response) 每回应成本、CPP(Cost Per Purchase) 每购买成本、PFP(Pay-For-Performance) 按业绩付费、CPL(Cost Per Leads)以搜集潜在客户名单多少来收费、CPS(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 copyright dedecms
这些术语很容易把人搞晕,有些术语其实说的还是一回事或者大同小异,简单的看,我们可以把他们都叫做效果营销。即根据广告实际投放的可量化的一种效果作为计价基础,向广告主收费。
例如,只有用户点击了某一个广告链接并完成了后续的行为广告主才支付费用,常见的行为包括用户注册或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用上面的术语来套,可以算作CPA或CPL。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更常见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当和卓越方式,用户点击了一个广告链接并完成一次采购行为,广告主(当当或卓越)才向展示广告内容的媒体支付费用,其金额往往根据用户的购买数量或金额设定一个固定的比例或金额。按照上述术语来套,可以看作CPS或CPP。web2.0的代表网站豆瓣,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一直就依靠和当当卓越的这种购买分成。当然前提是通过豆瓣网站的链接访问当当的网页并完成订单。
文章评论
共有位Admini5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